跳到主要內容區

專班簡介

原住民專班

辦學理念:國立體育大學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致力於培養具有原住民文化背景的運動專業人才。本專班注重於融合傳統原住民文化與現代運動科學,推動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全面發展。

系所規劃與發展: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針對原住民族同學的規劃主要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四個階段為導向,其中,課程搭配策略聯盟,除積極爭取外部資源挹注於課程上之外,也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予以專業證照核證,並安排業界實習,達到「畢業即就業」之構想,流程如圖1。

圖1

本專班發展主要分為四大領域:

  • 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領域:原住民族文化與傳統體育課程、耆老說故事系列講座等,並邀請相關人士進行演講,藉由參訪及實習課程走進部落實際操作。
  • 山野教育領域:包含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體驗與冒險領導課程模組及登山嚮導相關課程等,培育學生成為環境風險與山林守護之山野教育活動專業人才。
  • 水域活動領域:透過學習潛水、水上救生、獨木舟系列等課程,結合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培育水域活動專業指導人才。
  • 競技運動領域:培養具有原住民文化背景的運動專業人才。著重於融合傳統原住民文化與現代運動科學,推動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設立專為原住民學生設計的競技訓練班,運用原專班將聚焦提升原住民學生的競技技能,同時結合原住民文化特色,並確認競技訓練的重點領域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例如傳統弓箭、拔河、角力或鋸木競賽等。

  • 原住民族文化知識人才:

結合原住民族部落,推動學生參予部落文化以及社區文化,來滿足學生對文化學習的需求,也達到部落與學生傳達文化連結的課程,當中對於學生自身部落文化學習、原住民族學生自身發展與認同、培養專班學生藉由原住民族專業學科學習,讓學生了解自己本身的「根」,也從「根」對於本身的認同,從「根」出發。培育原住民族文化工作者人才,行政人才及創造文化永續發展的人才,並且進入相關原住民族教育與產業(重點發展學校、實驗小學、原住民族觀光、原住民藝能專班、社區文化發展等)

  • 山野教育專業人才:
  • 山野教育專業課程主要劃分為登山技巧、搜尋與救難訓練、山域教學法課程、探索教育、競技攀登及生態保育,其中,又可區分為登山教育、探索教育及環境教育3大面向,透過不同構面交互連結,產生許多元素,如健行登山、保育/解說、生態調研以及叢林越野等課程,山野教育構面與內涵示意圖如圖2,山野教育活動人才後續實習規劃與就業輔導等措施示意圖如圖3。

圖2

圖3

  • 水域活動專業人才:
  • 臺灣屬於四面環海地形,本島的東北角海域、南部墾丁海域、東部的花蓮石梯坪海域、臺東的杉原海域、離島的澎湖、綠島、蘭嶼、小琉球;另臺灣陸域密布著溪流、河川、湖泊、水庫及溝川,國內外民眾擁有相當多的機會在臺灣接觸浮潛與潛水的環境。依據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 (2019) 指出政府推出「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 知海、近海、進海 (知道海洋、親近海洋、進入海洋)。原民海域部落分部於海岸線 (含離島) 約一千五百多公里,為增進原民海洋觀光產業,培育原住民族水域活動專業人才,本校開設水域系列課程與潛水課程,結合原住民海洋文化背景的領域與潛水專業課程,期盼能讓原住民族學生對於海洋文化傳統的傳承得以延伸發展,成為發展海洋國家潛水休閒運動相關產業的優秀人才。水域活動專業課程主要培育水域運動相關教練人才,例如游泳教練、浮潛教練、水肺潛水教練、水域救生員、獨木舟教練、SUP立姿划槳教練等,除規劃相關專業課程外,於大學三年級時,搭配業界證照認證機制,並於大學四年級時,進行就業實習輔導,媒合校外相關產業,予以就業實習,示意圖如圖4。

圖4

  • 競技運動人才:
  • 本校競技學院設有三系一所一專班,分別為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陸上運動技術學系、技擊運動技術學系、球類運動技術學系及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學院的發展方向為『強化競技運動,挑戰體能極致』,學院教育目標及特色旨在培育國際級運動選手、專業運動教練、專業體育教師及運動競技科研人才。本校競技學院項下設立「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之際,是整合陸上運動技術學系、球類運動技術學系、技擊運動技術學系及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等系統性科學化訓練機制,藉由將競技運動專業術科與研究實務等結合,以提升競技訓練功能,增進及強化原住民學生優異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術表現,期盼在國際賽場上屢破佳績。

 

登入成功